• 正在播放:彩塑男孩-正片
  • 请勿相信视频中的任何广告
  • 如播放卡顿,请切换播放源观看或刷新!

彩塑男孩

5.0分 / 剧情片 / 秘鲁 / 2018

猜你喜欢

2019北京电影节有什么值得期待的片子???

有一部在2019北京电影节展映过的篮球电影《绝杀慕尼黑》值得推荐一下。 8694a4c27d1ed21ba5840170a36eddc450da3fd1 篮球是世界第二大运动,篮球电影也是体育电影里重要题材。 光是今年就已有三部篮球电影登陆中国内地大银幕了。 1月有美国片《德鲁大叔》,豆瓣6.4,票房1200万。 3月有西班牙片《篮球冠军》,豆瓣7.3,票房60多万。 6月,则迎来了俄罗斯片《绝杀慕尼黑》。 豆瓣评分8.3分,好于90%运动片。 目前中国内地院线正上映的片子里,也属它口碑最好了。 这部2017年12月底在俄罗斯上映的电影,是以30亿卢布(约人民币3.2亿)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的。 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,不过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对现在年轻人来说太久远了,只在历史书上知道发生了震惊世界的“慕尼黑惨案”(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),对于男篮决赛的戏剧性最后3秒一无所知。这部电影就是以这场比赛为高潮,讲述了当时苏联男篮国家队的故事。 体育电影一般都以世界通用的励志燃情为基调,没有太多观影门槛,不是篮球迷,也能get到《绝杀慕尼黑》的激动人心。 但不可否认,“体育和政治无关”只是理想,实际上政治无孔不入,这场决战发生的时间很特殊,所以需要了解一点历史背景,才能更好融入剧情。 上世纪70年代,还是冷战正酣的时期,美苏争霸是国际局势主旋律,外交、军事、航天、体育等等各方面都在竞赛。美苏都是体育大国,苏联时期是集结了众多加盟共和国的优秀人才,所以在这支男篮国家队里有格鲁吉亚人、有立陶宛人等。 当时苏联男篮是欧洲冠军,也在巴西的洲际比赛拿了冠军,但美国男篮更是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梦之队。 政治高压、奖金微薄,苏联男篮是一个人人心怀小算盘的团队。 新上任的教练加兰任,是为了给坐轮椅的儿子攒治疗费和出国条件而战。扮演者是弗拉基米尔·马什科夫,凭此片在俄罗斯拿了影帝,他还参演过《碟中谍4》(饰演克宫爆炸后追捕阿汤哥的俄罗斯警探),所以我们看他会有点眼熟。 11号心系格鲁吉亚家乡,酝酿提出退队申请。(哈哈,俄罗斯人的名字不仅如片中展示的难为比赛解说员,也难为我们观众了,顺便怨念一下俄罗斯叫安德烈的人好多啊) 10号是全队得分王,自视甚高,对新教练不信服,膝伤隐患一度还成为小悬念。 5号被立陶宛策反,有出逃意象,要是不拿到奥运冠军,可能被当局灭口。 7号隐瞒自己有近视看不清传球,怕被驱逐出队。 9号不满总是担任传球助攻角色,也想自己进球得分当英雄。 14患有当时罕见的心脏病,为了继续打球隐瞒病情,但纸包不住火。片中穿插的爱情线也在他身上。 连队医都肩负着监视和窃听队员的隐秘任务。 新教练是个强硬派人物,上任伊始就和体育高层约法三章谈条件:要退货一些队员、要采用美式训练方法、要能让队员多出国参赛。 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宣称要在慕尼黑奥运会击败战神美国男篮,说出了电影海报上那句名台词“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,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”。 他的自信言论引发了舆论哗然,体育高层也如临大敌,一旦说到没做到,在当时的环境下,政治前途堪忧。 我相信,队员们虽然有些也吐槽教练“口无遮拦”给他们带来压力,但内心里还是会被教练的豪言壮语激发到,作为运动员,都有胜利的进取心。 影片前半段其实很平常,跟其他体育电影差不多套路,聚焦在新教练和高层角力、和队员磨合以及一些训练和比赛的片段,通过一些事例塑造群像,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看人物的行为选择。 率队去美国参加友谊赛那一段还挺有意思,苏联男篮国家队不仅被美国街头篮球的小伙虐,还被美国大学生球队接连击败,队员信心跌倒谷底,教练倒是成竹在胸,是啊,输不可怕,从输中汲取经验、默默偷师才是要务。 片中有多次篮球比赛场景,运动镜头、慢镜、摇镜、快速剪辑、全景、特写都有,再加上体育电影必备的激荡配乐,配合使用就觉得临场感很强。 这些苏联球员几乎都不是由篮球运动员饰演,是选角后突击训练的,但动作和气质还是和篮球员蛮匹配的。 还有那些复古的服装和道具,看着也很有70年代的feel。据说篮球也是特制的,但我看不出差异,哈哈。 e4dde71190ef76c6fbafefbe9316fdfaaf516721 最高潮的自然就是奥运会决赛的戏码,这场比赛不仅是两支篮球队的比拼,更成为两个国家的较量。 慕尼黑惨案发生后,苏联官方原本准备让苏联队退出男篮决赛,既是政治姿态,又避免了万一输给美国男篮不好交差,但最后还是奥林匹克精神占了上风。 最后三秒钟那一段,我第一感觉是挺扯的,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来,美国队都庆祝过两次胜利了,又生生被按回板凳,美国队怎么可能就范? 日常体验里三秒钟很短,眨两下眼就没了,但在NBA赛场,我们见识过很多读秒奇迹,3秒可以得5分,8.9秒可以得8分,甚至还有过0.4秒绝杀。可放眼在上世纪70年代的篮球比赛就很罕见了,那时候篮球场地还没有三分线,一场篮球赛得分也就是四十来分就可取胜,不像现在NBA比赛动辄就上百分。 但这慕尼黑三秒绝杀奇迹是真实存在的,影片最后滚字幕时放出了历史影像,苏联就是这么赢下了美国,真是不可思议。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6-2022 [www.fzxianli.com] All Rights Reserved